两个字:不! 也就是说,人类重新进化的可能性只是理论上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人类重新进化的几率甚至比买彩票连续赢得10个超级大奖的几率还要低!
为什么?
进化是随机行为,没有固定的方向。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生命会从低级进化到高级。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严谨,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在生命进化史上,不存在低级和高级的概念,因为生命进化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适应环境。
人类自称是高级物种,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则被人类定义为“低等物种”。 你认为人类真的比细菌和病毒更能适应环境吗?
进化,简单来说,就是基因突变的积累。 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总会发生基因突变,大自然会选择那些最终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则会慢慢被淘汰。
学过生物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基因突变是完全随机的,我们无法预测基因突变的方向。 当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物种特征发生显着变化时,就宣告了新物种的诞生。
而人类拥有的智慧只是基因突变过程中的一个随机因素。 物种进化的方向不是走向智慧,而是走向适应环境,而智慧只是适应环境的方式之一。
甚至可以说,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智慧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成为负担和负担。 因为智力意味着脑容量大,脑容量大,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自然世界是非常残酷的。 弱者和强者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除了人类之外,所有物种都必须来回奔跑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他们根本无法承受智慧所消耗的能量。
除非一个物种意外地获得了超人的智力,否则猴子和猩猩的智力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猴子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比如石头、棍棒等,但面对狮子等掠食者的攻击时,石头和棍棒的作用远不如狮子锋利的牙齿! 人类所拥有的超高智慧,是只能遇见而无法寻求的。 需要无数的巧合才能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恐龙统治地球一亿多年,却没有进化出智慧,因为智慧并不是进化的唯一目的和方向。 对于恐龙来说,巨大的身体就是“智慧”。 恐龙的统治地位并不弱于今天的人类。 因此,恐龙没有进化智慧的动力和环境。 换句话说,恐龙根本没有费心去产生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上帝的“宠儿”。 不知道有多少次各种偶然因素的巧妙叠加,才导致了智慧人类的诞生。 事实上,任何物种都可以被视为“上帝的宠儿”,因为每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我就不详细说了。 除了随机的基因突变之外,我们还需要感谢一些偶然的环境因素,比如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如果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没有灭绝,人类会诞生吗? 即使诞生了,手无寸铁的人类很快就会成为恐龙的晚餐,很快就会灭绝。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在数百万年前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也许今天的灵长类物种比如猴子或者猩猩将来会进化成人类呢?
这种可能性理论上确实存在。 但事实上,猴子、猩猩等物种进化成人类的概率与老鼠进化成人类的概率没有太大区别。 为什么?
因为都是随机事件,所以和概率分析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不要因为人类的智力就认为人类比猴子或猿类更先进,甚至认为人类比猴子或猿类进化得更快。 在进化的道路上,所有物种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快或慢。
很多人都会嘲笑猴子、猩猩等物种:我们人类用智慧统治了地球,如此适应环境。 你怎么这么“笨”,还没进化出智慧呢?
但猴子和猩猩也“看不起”人类: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智慧有什么用? 智慧真的能让你比我们更有适应能力吗?
君不见,地球上有太多比人类更适应环境的物种。 如果地球上发生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超级人类科技,即使人类有智慧,恐怕最终幸存的也不是人类,而是许多我们视为“低级”的“物种”!
比如老鼠、蟑螂、细菌病毒等等!
修改自身基因会导致“超级人类”的诞生吗?
本报记者 曹秀英
这位36岁的年轻人最近制造了大新闻。
据报道,一名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人员自己设计了一套基因疗法,试图通过注射一种抑制左臂肌肉发育的蛋白质将其去除,从而获得超强臂力。 有媒体声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被官方披露的转基因人类案例。 他表示,相信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普及,人类将进化成新物种。
“像绿巨人和金刚狼这样的超级英雄会成为现实吗?” “双眼皮、高鼻梁……微整容会变微整形吗?” “你将来能成为多‘好’的人,就看你有多少“钱”……记者随机采访的读者们想象力非常丰富。
与吃瓜群众的反应相比,科研人员要冷静得多。 “我觉得这种做法比较煽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领域研究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让高水平的生物技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这个人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制造新闻,或者是一个噱头,而不是严谨的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楼春波也认为。
“他所做的事情目前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合成生物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张浩前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报道来看,是将(一种具有基因编辑功能的蛋白质)注射到肌肉中进行基因编辑的肌肉细胞。 然而,蛋白质在人体组织中的扩散、吸收和功能执行是基因编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此前,受精卵的基因编辑是在单细胞上进行的,可以通过显微注射完成,但复杂组织的基因编辑通常只能借助人工改造的病毒来实现。 病毒介导的基因编辑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 目前使用还是非常谨慎的。”张浩前说。
“而且,之前的研究表明,去除这种蛋白质只会让肌肉看起来有所增加,但力量却不会增加。” 张浩谦补充道。
正如楼春波所说,许多爱好者,包括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致力于生物研究的民主化。 他们试图将生物技术标准化和模块化,以降低研发壁垒。 他们希望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以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 这群人就是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的“生物黑客”。
一些人对生物黑客所做的事情感到高兴,想象有一天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新的生命形式,以生产廉价药物或清洁燃料。 但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他们担心未经授权的业余生物学家可能会释放新的病原体或造成其他无法控制的风险。 “这个群体大部分处于监管范围之外,对他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强,所以这类研究的风险可能比常规科学研究要高很多。” 楼春波相信。
正规科研体系内是否有针对“超人”的研究? 张浩谦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过。 “所谓‘超人’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想法。”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目前基因改造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疗上。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随意修改基因来改变自己的形态,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确实会成为一个新物种。” 他认为,现在的关键不仅仅是修饰基因的技术问题,而是生命科学领域对基因功能的理解。 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例如,每个人的基因组背景不同超级人类科技,如何预测不同基因组背景下基因变化的影响等。
“人类改造自身的动力决定了我们会走到根据需要修改基因这一步。” 他分析道,“但要真正造福人类、被大众接受,还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需要解决。”
“基因改造,主要是基因治疗,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但大家还是担心副作用,它的安全性、风险等问题还在研究中。” 楼春波说道。
预计实验结束后,他的左臂肌肉细胞的DNA将会发生变化。 不过,他也承认之前没有进行过实验来证实这一点。 他说他对左臂肌肉变化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将“DIY基因疗法”列为“2017年七大失败技术”之一。 (科技日报北京1月3日电)